自1926年BOVIE發(fā)明高頻電刀及其在臨床上的應用,經(jīng)過幾十年的發(fā)展和改進,在功能和實際推廣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。
2 引發(fā)的醫(yī)療事故及糾紛
然而,正是由于高頻電刀在整個操作過程中的使用及其使用原理,給人體造成了許多隱患。
2.1
高頻電刀在單極模式下,如果主機、刀頭電極、中性電極(負極板)不能構成一個封閉的電流回路,而讓高頻電流在某個位置或組織產(chǎn)生分流的現(xiàn)象;或在中性電極處產(chǎn)生的高頻電流密度過大,則都會導致皮膚軟組織灼傷,如中性電極與病人 皮膚接觸不良,病人身體與金屬物件接觸,中性電極安裝位置不符合要求等。
3 安全保障系統(tǒng)
根據(jù)國際電工委員會和我國1999年修訂的高頻電刀的標準和安全要求,結合實際應用情況,現(xiàn)代高頻電刀的安全保證體系應具有以下功能配置:
3.1 輸出錯誤控制技術
3.1.1 輸出高頻電流頻率自動檢測功能
如果頻率大于1 MHz,就會產(chǎn)生嚴重的高頻輻射。隨著隨著某些元器件的使用壽命和老化程度的提高,當
高頻電刀產(chǎn)生的高頻電流基頻小于300kHz或遠大于1MHz時,系統(tǒng)仍能自動檢測出輸出高頻電流的差異,發(fā)出聲光報警,并能自動進行C關閉高頻輸出。
3.1.2 輸出功率自動檢測功能
電刀的功率范圍超出電刀的功率范圍,對患者造成極大的損傷。
3.1.3低頻泄漏電流和高頻泄漏電流自動檢測功能在正常情況下,低頻泄漏電流必須小于10uA,高頻漏電流必須小于150mA。
3.2 時間控制技術
為了防止在操作過程中由于主機、附件或操作的問題而造成非故意的高頻輸出,在一定時間后可能對人體或儀器造成傷害。時間控制技術是指對高頻電刀系統(tǒng)中有意識和無意識運動的識別。能夠做到,并根據(jù)作業(yè)現(xiàn)場的通常切割、凝結所需的時間,為操作人員設置和儲存自己的功能,防止意外事故的發(fā)生。時間范圍一般在3~900 s范圍內可調。
3.3 中性電極(負極板)安全系統(tǒng)
3.3.1 負極板自動識別功能
該系統(tǒng)還可以利用具有雙接觸面的負極板電極對負極板進行檢測。
板與病人 皮膚的接觸情況。
3.3.2底片與患者接觸的自動檢測功能
在單極模式下,高頻電刀設有刀尖電極,將高頻電流傳送到手術部位進行切割,凝血后刀頭的操作部位位于一點處,電流密度大。負極板電極分散高密度電流并將其返回主系統(tǒng),形成封閉回路的。如果負片與病人接觸不良,負極板接觸部位的電流密度較大,容易引起皮膚燒傷。通過比較流向負極板兩側的刀頭電極的電流大小,采用雙接觸負極板。
確定接觸條件。當兩種電流的大小偏離時,負極板的接觸條件不佳,發(fā)出紅色的視覺警告。當兩種電流的大小非常不同時,系統(tǒng)發(fā)出聲光報警,并自動切斷高頻輸出。
3.4 自檢功能
在手術前,如果能通過自我檢查找到問題,就能及時解決?;虿扇∠嚓P的應急措施,以防時間大大浪費,貽誤病情。